以吾輩青春 護錦繡中華 ——共青團組織動員團員青年投身一包養行情戰“疫”述評 _ 中國發展門戶網-國家發展門戶

作者:

分類:

requestId:68a9f2a3090408.18987227.

以吾輩青春 護錦繡中華 ——共青團組織動員團員青年投身戰“疫”述評-新華網

       “穿上防護服,我就不是孩子了。”

  “2003年非典你們保護我,17年后我來守護你們。”

  “逆風者方知迎風之妙也,是為人生之磨礪。”……

  這是青春的誓言,這是青春的擔當。

  “你們唱著‘不想長大’,卻已披上戰袍。”

  “無論疫情如何,你們來,我就很安心。”

  “現在看不清你們的面孔,等疫情結束,一定當面感謝你們。”……

  這是人民的召喚,這是人民的心聲。

  “過去有人說他們是嬌滴滴的一代,但現在看,他們成了抗疫一線的主力包養情婦軍,不怕苦、不怕犧牲。抗疫一線比其他地方更能考驗人。”

  “你們青年人同在一線英勇奮戰的廣大疫情防控人員一道,不畏艱險、沖鋒在前、舍生忘死,彰顯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廣大青年用行動證明,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是好樣的,是堪當大任的!”……

  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的贊許,這是黨中央的信任。

  在沒有硝煙的戰場,千千萬萬團員青年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奮勇投身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讓團旗緊跟黨旗高高飄揚在抗疫一線,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包養故事絢麗之花!

  黨旗所指,就是團旗所向包養意思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部署疫情防控,維護社會穩定,推動復工復產,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要組織動員所聯系群眾積極投身疫情防控。”這是總書記發出的動員令,是黨中央吹響的沖鋒號,召喚著各級團組織和廣大團員青年肩負責任、擔當作為。

  黨有號召,團有行動。正月初一,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召開會議,歷史罕見,足見事態之重大。團中央聞令而動,當天下午即發出《關于立即行動起來投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此后多次召開書記處會議和地方省級團委主要負責同志視頻會包養網議,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陸續向全團下發《關于堅持黨的領導,全團動員,在防控疫情阻擊戰中充分發揮共青團生力軍和突擊隊作用的通知》《關于青年志愿者組織和志愿者開展疫情防控應急志愿服務的工作指引》《關于在重點領域組建疫情防控青年突擊隊投身防控疫情阻擊戰的工作指引》,安排部署工作任務和行動機制,要求各地加強團屬機構募捐管理,號召返鄉大學生團員到社區(村)報到,要求各級團組織和團員青年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挺身而出、沖鋒在前。2月21日,團中央發起“同舟共濟 青春偕進”關愛幫扶受新冠肺炎疫情直接影響的青少年特別行動,為青少年送去實實在在的幫助。

  啟動響應,迅速行動。在北京、河北、吉林、黑龍江、上海、浙江、安徽、河南、湖北、廣東、貴州、云南、西藏、新疆……各級團組織主動向同級黨委和疫情防控指揮機構報到、爭取任務,劃撥專項團費,廣泛招募青年志愿者,組織青年突擊隊。解放軍、全國鐵道、全國民航、中央和國家機關、中央金融、中央企業等系統團委積極組織物資生產、捐款捐物、志愿服務,動員團員青年沖在防疫和運輸前線。

  三級防控,青年先鋒。在各地黨委的有力領導下,全國省級團委建立疫情防控工作協調機制,全面落實省、市、縣三級團委主要負責同志向當地疫情防控指揮部報到的要求,建立了溝通聯絡、任務分派和行動實施的工作機制。據不完全統計,全團共組建5.2萬余支青年突擊隊,111.8萬余名團員青年勇當先鋒;各省(區、市)團委總共預招募志愿者170.4萬人,上崗志愿者137.1萬人;全國近70萬名返鄉大學生團員就近就便向社區(村)報到,投入到城鄉聯防聯控工作中。

  急難險重,青年突擊向前

  除夕前夜,武漢這座上千萬人的大城市按下了“暫停鍵”。然而,有些人卻主動包養行情按下了“快進鍵”。疫情初期,病患數量激增,醫療救治資源嚴重不足。一邊是“白衣天使”和“死神”搶人,一邊是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迅速上馬。1月30日下午,超過5000萬名網友在線觀看火神山醫院建造直播。為此,一群年輕人僅用不到3天時間就在火神山醫院開通3個5G站點,半天時間開通雷神山醫院指揮部專線,4個小時完成設備調配、網絡架設、視頻測試,為疫情防控連上了“神經系統”,也讓全國網友當上了“云監工”。

  這,是來自通信行業的青年突擊隊,是活躍在抗疫一線,由眾多80后、90后、00后組成的青年突擊隊“大家庭”的一個縮影。一聲聲“我報名,讓我上”,一個個尚稚嫩、卻“逆行”的身影,一支支越艱險、越向前的青年突擊隊,匯聚成疫情防控的攜手同心的磅礴力量。

  ——他們,離別家人、奔赴前線

  大年初一,“無錫首批支援武漢醫療隊出征”的微信刷爆了朋友圈。28名來自無錫市9家三級醫院的醫護人員組成青年突擊隊,平均年齡33歲,有7人是團干部或“青年文明號”號長,90后有13人,最年輕的只有21歲。

  在遼寧援助武漢的青年突擊隊中,有一對90后雙胞胎姐妹。她們是27歲的葫蘆島市中心醫院呼吸心內科護士孫曉晶和神經外科ICU護士孫曉瑩。妹妹在大年初二先出發,姐姐則在正月十六奔赴武漢。為孫曉晶送行時,母親白素賢眼含熱淚:“妹妹已經去了10多天了,現在又要送姐姐上前線,說不擔心是假話,但國家需要,我支持孩子們的決定。”

  請戰!到武漢去!到湖北去!到與疫魔較量的一線去!一批又一批青年突擊隊沖到了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他們中,有的把年幼的子女交給父母,有的把4老2小交給愛人,有的推遲原定的婚期,有的只能通過視頻看一看剛出生的孩子,有的暫時放下父親的后事……一幕幕感人的離別,一場場奮力的“逆行”。

  ——他們,放下寧靜、選擇戰斗

  面對疫情,最好的選擇是遠離聚集。有人說:“躺在家里啥也不干,就能為國家作貢獻。”然而,他們詮釋了“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是有人負重前行”。

  1月30日凌晨,武漢火神山醫院建設正處于關鍵階段,急需大量熟練的電焊工和鋼結構工支援。中國鐵建青年文明號“中鐵十一局梧桐苑三期項目部”27名骨干組成青年突擊隊,自帶電焊機具20多臺,火速馳援火神山醫院施工。全體突擊隊隊員爭分奪秒,兩天一夜連軸轉,圓滿完成了武漢市疫情防控指揮部指定的施工任務。

  1月23日10時起,武漢高鐵站因離漢通道暫時關閉不再有旅客乘車。但此后的42天里,全國各地、各戰區馳援武漢的1/3醫護人員和醫療物資由武漢高鐵站轉運至各醫院。1月25日組建起的“頭雁黨團員突擊隊”扛起了為生命接力的大旗。700多箱醫療物資,他們用“人力傳輸帶”有序卸下,全程僅用16分鐘。

  武漢橋工段團組織組建的青年突擊隊,平均年齡僅27歲,馳援武昌車站行包車間裝卸物資。從午后到深夜,14噸大白菜全部卸到站臺,20多噸物資搬上集裝箱貨車……

  “他們拿命來救武漢,我們真心感激他們。”“這是全國人民的愛心,再苦再累也要頂上!”

  ——他們,敬畏生命、無懼死亡

  26歲的趙思琪,是武漢市疾控中心的一名新人,剛學會正確穿隔離服就加入了流行病調查隊。人們談疫色變,這支年輕的隊伍卻“窮追病毒不放”,直接接觸新冠肺炎患者,開展流行病學調查,詳細了解患者病情及密切接觸者信息,掌握病毒在人群中流動方向。

  耿濤、何珊這對90后新婚夫婦,是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援助湖北醫療隊成員,值守在湖北荊門市第一人民醫院的重癥病房——“離死亡最近的地方”。

  22歲的朱海秀,瞞著父母奔赴武漢;廣東援鄂醫療隊未滿20歲的劉家怡迎難而上;河南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醫學檢驗專業的大四學生郝鶯歌,選擇留在武漢華大醫學檢驗所參與核酸檢測;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婦產科90后規培醫生郎冰凝,輾轉逆行1872公里奔赴武漢戰場……

  只有凡人挺身而出,未曾有英雄從天而降。面對疫情,這群80后、90后、00后所言鏗鏘:“我們年輕人不上,誰上?”“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疫情不退,我們不散。”“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

  還有很多人,不惜用年輕的生命踐行誓言。31歲的鄉村防疫志愿者賈慶臣,30歲的藏族民警阿真能周,29歲的醫生彭銀華、夏思思,27歲的優秀共青團員王輝、徐昊,25歲的輔警章良志、曾文聰……痛惜!這些“逆行”的英雄倒下,將生命永遠定格在美好的年華。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疫情防控第一線,青年突擊隊中黨團員成為政治骨干,92%的隊長是黨團員,56%的隊員是共青團員。廣大青年突擊隊員日夜奮戰救病人,爭分奪秒搶生產,開足馬力搞建設,群防群控保民安……他們在熙攘人群中“最美逆行”,他們是“火線上的尖刀利刃”,他們為青年樹起學習的標桿。

  志愿服務,匯聚星河微光

  如果沒有疫情,武漢鋼花小學音樂教師華雨辰會過一個輕松愜意的假期。今年一切變了樣。這個寒假,她成了方艙醫院廣播員、醫護患者送餐員、高速路口測溫員、抗疫歌曲錄制人……幾十天的忙碌,她只有一個身份——青年志愿者。

  1993年年底,鐵路青年第一次舉起“青年志愿者”的大旗。27年來,這面旗幟在一代代青年志愿者手中傳遞。從北京奧運會到G20峰會,從汶川到玉樹、雅安,每一次大事都有他們的心手相連。

  抗疫特殊時期,這個火紅的品牌在千千萬萬青年志愿者的“擦拭”下愈加明亮。他們戴上口罩、穿上“戰衣”,將中國青年志愿者的旗幟插在了抗疫的前線。

  ——作社區村鎮的“守門員”

  城鄉社區是聯防聯控的第一線。青年志愿者就是那里的“第一響應人”,疫情排查、快遞跑腿、防疫宣傳……有的志愿者還當起了無人照顧幼兒的臨時爸媽,成為老人們防疫的“武漢伢”。疫情發生以來的日日夜夜,居民最為熟悉的背影就是這些志愿者。

  90后新疆青年喀日木·玉蘇普包養網評價,6年前從新疆到武漢做生意。疫情期間,他每天忙得像個轉不停的陀螺,在社區搬運物資、分揀貨物、接送病人、給孤寡老人送餐、幫老人們倒垃圾……經常忙到凌晨才回家。社區居民每家都收到了他的禮物——馕,這是他和伙伴們加班加點烤制出的“甜心”。

  ——作交通樞紐的“協管員”

  車站、機場、碼頭、公路等交通樞紐人流密集,防疫任務繁重,團組織動員了大量青年志愿者參與其中,提包養網供交通引導、人員登記、體溫檢測等服務。

  在河南,約4500余名身穿紅色馬甲的青年志愿者主動頂上,在各個交通卡點的環境消殺、秩序維護等工作中堅守崗位、服務群眾。在鄭東高鐵站,來自鄭東包養網新區建設開發投資總公司的60余名青年志愿者,開展秩序維護、旅客信息登記等志愿服務工作,日均服務1.6萬余人次。

  ——作城市運輸的“快遞員”

  疫情期間,城市運力大幅下降,但醫院的救治工作和居民的正常生活不能停擺,大量的青年志愿者挺身而出,給醫院送醫療物資、給居民送生活物資、接送醫護人員……疫情中,很多志愿者成了免費的“滴滴”司機。

  在武漢,快遞小哥汪勇當上了金銀潭醫院醫護人員的“大管家”;王紫懿成為疫情中心接送孕媽的“生命擺渡人”。在寧夏銀川,青年志愿者組織了雷鋒車隊,60輛出租車與私家車承擔起接送醫護人員和志愿者上崗,義務幫助社區配送防疫物資的重任,每天早出晚歸是他們的常態。

  ——作仁心醫者的“炊事員”

  “死神”和我們,誰的速度更快?每天這個問題都懸在醫護人員的頭頂。他們“封閉”在密不透風的防護服里,不能吃、不能喝、不能上廁所,常常連續作戰七八個小時。吃飯成了他們面對的難題。“你們負責救人,我們負責為你們做飯!”這是志愿者們共同的心聲。

  “雨衣妹妹”劉仙是一名90后四川女孩。得知武漢許多醫護人員吃不上熱飯,她就號召自己的餐飲公司全國門店,免費為抗疫醫護人員送餐。武漢門店因疫情無法正常運轉,她帶著廚師和食材“逆行”10多個小時駕車從成都趕到武漢,加入志愿者行列,免費為醫護人員做飯送餐。每天400至600份盒飯,連續40多天。有人問她怕不怕。她說,當然怕,來之前甚至寫好了遺書,但自己一定會堅持到疫情結束,戰斗到最后一刻。

  ——作撫慰心靈的“疏導員”

  疫情迅速蔓延,人們都有畏懼。畏懼生命的痛苦,畏懼死亡的黑暗。但總有無畏的人,他們像一道光,筑起了防疫的“堤壩”。患者不怕,因為有醫護人員陪伴;居民不怕,因為有社區志愿者陪伴;武漢不怕,因為有14億中國人陪伴。志愿者們照亮孤行路上的長夜,成為默契同行的陪伴。

  1月28日,中國青年志愿者協會聯合心理專業機構發出“抗擊疫情從心開始”心理專項志愿服務項目招募令,動員全國心理衛生服務工作者依托北京志愿服務聯合會“志愿云”技術支持,提供在線心理咨詢服務,為醫務工作者、被隔離人員、受感染人群及其家屬好友、普通民眾提供心理咨詢及心理危機干預咨詢服務。截至目前,共有310位心理咨詢師參與進來,累計服務時長9400余小時。

  疫情之中見真情。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們的身影。青年志愿者點燃一束束亮光,匯聚起“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強大力量。

  籌款捐物,集聚愛的海洋

  “我有口罩、消毒水的庫存,寄到哪里合適?”

  “我要捐款,賬號能不包養情婦能給我?”

  “我這里急需防護服和N95口罩,何時可以轉運?”

  ……

  自從1月26日湖北省指定湖北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為接受社會捐贈主體之一后,湖北青基會負責人吳漢橋和同事們的電話就沒有停過。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面對一場關乎全國人民生命安全的殊死較量,唯有眾志成城,才能翻越這座艱險的大山。

  ——非常之舉,捐贈救急款

  團中央書包養網記處研究決定,從團中央管理的團費中劃撥1260萬元團費,專項支持基層團組織疫情防控工作。

  1月26日,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聯合33家省級青基會共同發起“抗擊疫情,希望同行——希望工程特別行動”,公開向社會募集捐款。截至4月24日,全國青基會系統累計接受捐贈資金57640萬余元,其中,中國青基會25270萬余元、湖北省青基會(自身)9190萬余元、其他省級青基會23180萬余元。直接支持湖北省疫情防控的資金達34950萬余元,其余資金陸續用于支持各地疫情防控。

  團黑龍江省委依托省青基會率先發出倡議書,動員全省各級團組織、團員青年、青聯委員、青企協會員等捐款捐物,1月底向湖北省青基會捐贈首批善款500萬元,至4月26日,累計撥付捐款1696.97萬元。

  1月29日,中央金融團工委、全國金融青年聯合會、金融志愿者協會與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發起“抗擊疫情 金融青年在行動”公益捐贈特別活動。

  2月2日,福建團組織為戰“疫”募集近2000萬元。

  2月4日,團安徽省委劃撥100萬元團費支持疫情防控工作。

  2月5日,團湖南省委募集800多萬元款物用于抗疫一線。

  2月6日,團江蘇省委劃撥260萬元團費支持抗擊疫情。

  2月7日,團云南省委撥付210萬元團費支持疫包養網情防控工作。

  此后,甘肅、江西、河南、新疆、廣東、陜西、重慶……全國各地團組織相繼解囊,劃撥團費、募集資金、購置物資。善款涓涓,匯聚成海。

  ——逢山開路,物資總動員

  2月17日,中國光華科技基金會將募集的10噸次氯酸鈉消毒液運抵武漢,交由團湖北省委、湖北青基會支持基層防疫消殺。經過一個多月努力,截至4月底,累計發運消毒液38噸、物資10萬余件。

  中國青年創業就業基金會定向募集和撥付專項款物1392萬元,先后向疫區定點醫院和社區捐贈12.78萬只醫用口罩、5.2噸醫用乙醇消毒液、6.4萬盒中成藥、1萬盒牛奶、200臺空氣凈化器等,向湖北地區捐贈10噸大米、51臺電動三輪車。

  長沙90后女孩伍海灣,家中經營著口罩廠。疫情來臨,她第一時間把庫存的9萬只KN95口罩全部捐給武漢。春節期間,她帶領員工加班加點,24小時不停工,為保障一線醫護人員、電力、交警和市民需求,再次捐贈30萬只口罩。

  2月3日,廣西貴港市港南區28歲小伙子梁意錦自掏上萬元購買500公斤大米、雞蛋、花生油和青菜等物資,瞞著家人只身前往武漢。他自駕20多個小時,將滿滿一車物資送到武漢,自己也在武漢經濟開發區市民服務中心當起了青年志愿者。

  面對國內疫情肆虐,團中央“青社學堂”學員、青年獨立制片人金王來和克羅地亞僑領迅速組織當地華人華僑募集善款40萬元,并將部分善款購置醫療物資,包養網短短幾天,共在當地購買口罩12.2萬個、防護帽1.5萬個、防護服1200套運抵國內。陜西街舞聯盟負責人冉斌,2月8日赴泰國采買物資,共籌措各類口罩6萬件、手套1萬個,分發到陜西機場海關、安檢、公安、防疫、衛生監督等一線。

  從口罩日產量2500萬只,到日產接近2億只;從防疫物資緊缺,到有能力援助國際社會共同抗擊疫情,中國速度再一次震驚世界。加速的動力來自組織、來自個人,來自企業、來自員工,來自國內、來自境外,無論來自哪里,都有青春的力量。

  ——血脈相連,解血庫之險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集中血液采集量急劇下降,臨床血液供應告急。福建省直團工委、省直青聯動員非疫情防控工作一線的省直機關團員青年參與包養網無償獻血活動。僅僅4天,就有3300人在線報名,近300人完成無償獻血,累計獻血量達10.5萬毫升。

  2月22日,吉林省長春市100多名大學生、企業青年職工、公務員、自由職業者紛紛來到獻血屋,有序進行無償獻血。這是團長春市委組織的戰“疫”獻血行動。短短10天時間,共有1059名團員青年報名參加無償獻血,獻血量18.2萬毫升。

  青春有熱“血”,戰“疫”勇擔當。

  ——心系桑梓,萬里寄鄉愁

  中國農歷春節,未能歸國與家人團聚的海外留學生時刻關注國內疫情。他們紛紛主動與海外青年留學團體和當地華僑華人社團取得聯系,搭建購買、存儲、運送物資和信息發布的渠道,為馳援國內前線日夜奔忙。

  1月25日,一名遠在日本的留學生聽到募捐消息后,用生活費買了2100只口罩郵寄回國。

  1月28日,維也納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第一批捐贈物資備齊,29日發往武漢,2月1日安全運達。截至2月11日,奧地利各地學聯和當地華僑華人社團籌集到3批物資,10624只口罩、7460雙手套、315套防護服和666個護目鏡送往國內。

  劍橋中國學聯的學生1個多星期每天只睡包養網心得3個小時,籌集醫用物資,2月7日成功將6450雙手套、70個護目鏡、1783套防護服和3萬只N95口罩運送到武漢市同濟醫院和中心醫院。

  青春偕進,解除后顧之憂

  在這場大考中,許多奮戰在抗疫一線特別是馳援湖北的醫務人員及其家人需要關愛和照料,家庭成員感染疫病或不幸病故的貧困家庭未成年子女需要幫扶,還有許多感染疫病的青少年需要幫助。2月21日,共青團中央發起“同舟共濟 青春偕進”關愛幫扶受新冠肺炎疫情直接影響的青少年特別行動,把黨的關懷和社會的溫暖送到需要幫助的青少年心中。

  ——守護后方,為奉獻者奉獻

  “你們守護患者,我們守護你們的家人。”為了減輕“白衣戰士”的后顧之憂,共青團重點圍繞他們的“一老一小”,組織青年志愿者開展“手拉手專項志愿服務”,提供學業輔導、讀書交流、包養俱樂部親情陪伴、生活照料、生活用品采購、疫情防護教育等家庭服務,1558所高校11萬青年志愿者參與;設立“抗擊疫情希望同行——關愛一線抗疫醫務人員子女”專項基金,向感染疫病、不幸犧牲的醫務人員子女分別按照每人5000元和每人10000元的標準進行補助。

  截至4月24日,“希望工程關愛抗疫一線醫務人員子女特別行動”累計接受捐款1700多萬元。團江蘇省委開展了“最美逆行者子女守護計劃”,由28所高校的3736名大學生志愿者組成“最強家教團”,為1280名醫務人員子女提供公益家教;團大連市委推出“10分鐘志愿服務圈”項目,按照“就近就便”原則分片包戶,劃分出107個志愿服務圈,為一線醫務人員家屬提供24小時應急保障服務……

  一名志愿者結對幫扶,一份暖心禮包,一套愛心保險,一位貼心老師,一輛省心順風車。所有一切,都是為奉獻者奉獻,讓“最美逆行者”安心。

  ——專業疏導,讓求助者安心

  在重大突發公共事件中開展心理援助服務,是有效應對危機、包養網包養甜心網定社會秩序的重要內容。各地團組織廣泛開展“12355青少年心理援助特別行動”,截至4月23日,全國共有126個12355青少年服務臺開通青少年心理援助服務,動員心理咨詢師和相關專業力量18099人,接受處理電話、網絡咨詢167163件,對接幫扶醫護人員子女、因疫受困青少年和染疫青少年等18867人。

  在湖北主戰場,武漢12355建立24小時值守機制,組織陽光心理 TC:sugarpopular900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