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聞一多1920年月測驗考試古詩格律化的時辰,來自貴州的蹇先艾是他的一個追隨者,也是一個詩歌圈子里的同志者。經貼心詩友劉夢葦先容,蹇先艾與聞一多得以熟悉,隨后在京城一個小的詩歌圈子里切磋詩藝,有較為配合的詩學興趣和尋求。后來又機緣剛巧兩人介入了晨報副刊《詩鐫》的謀劃、開辦、節錄稿件等事務,在古詩的“格律化”,繚繞“三美”詩學主意上也有配合的說話和尋求。研討兩人之間的人際來往,以及聞一多對蹇先艾詩歌創作、文學途徑的影響,對于熟悉古詩史上晚期的詩人群體似乎有特別的意義!
一、蹇先艾與聞一多的人生涯動軌跡和交集
蹇先艾1906年誕生于四川越雋縣城,其父那時任越雋知縣。蹇先艾的老家是貴州遵義,在本地是一個封建大師族,家族中多人在四川各地任官,屬于典範的權要田主家庭出生。1919年年末,賦閑在家的父親攜蹇先艾北上,將他拜託給任職于北洋當局司法部的同父異母的蹇先艾二哥一家。不幸的是,蹇先艾怙恃在此后不到一年時光內接踵往世,對蹇先艾的衝擊很年夜,少年蹇先艾逐步對文學感愛好。測驗考試著操練寫作,結伴構成文學社團,并餐與加入校表裡文藝運動,成為蹇先艾居留北京時的人生選擇。在從事文學途徑上,作者自述完整得力于讀北師年夜附中時的三位伴侶的鼓勵,即朱年夜枬、李健吾、程鶴西,在寫詩上則是朱年夜枬催促的成果。[1]前后可記敘的事務還有,1921年9月蹇先艾考進北師年夜附中,1922年12月與同班同窗李健吾、朱年夜枬等成立曦社,1923年春開辦不按期刊物《爝火》,此外參加趙景深、焦菊隱、于賡虞等人在天津開辦的綠波社。1919年到1937年之間,蹇先艾居留北京,活潑在那時的一個黃金文學圈子里。在文學創作上,1927年出書了小說集《朝霧》。1928年到1937年則是蹇先艾小說創作上的一個高光時辰,這一階段蹇先艾先后出書了六部小說集。至會議室出租于詩歌創作方面,則定格在1923年到1930年之間,時代蹇先艾在《晨報副刊》《文學旬刊》《古代評論》《小說月報》等浩繁刊物上頒發古詩五六十首,1933年曾應北舊書局李小峰之約,預備將部門頒發的詩作一共37首匯編成冊出書,詩集的稱號為《孤單者之歌》,終極蹇先艾本身以為這是“炒冷飯”,同時也認為詩壇上的古詩創作已獲得不少成就,就如許草率地廢棄出書,留下了良多遺憾。
“七七事情”以后,北京被japan(日本)部隊占領。同年玄月底,蹇先艾從北平逃離出來,輾轉回到遵義,后來基礎在本省生涯。新中國成立后,蹇先艾一向棲身生涯在貴陽。可以說,在1930年之后,蹇先艾便主動離別了詩歌創作,也基礎離別了詩壇。
對照蹇先艾,聞一多的人生經過的事況和詩歌創作有很年夜的分歧。聞一多是湖北浠水人,1899小樹屋年誕生于本地一封建田主家庭。1912年到1922年在清華黌舍唸書,愛好文學、美術、戲劇等,在詩歌方面寫舊詩也寫古詩,最早于1920年7月在《清華周刊》頒發了第一首古詩《西岸》,此后半年擺佈時光,聞一多在統一刊物頒發六首古詩,同時也開端寫古詩評論,在詩壇的影響更年夜也更早一些。1922年7月自清華黌舍結業后赴美留學,聞一多在美國三年主攻美術,也對文學感愛好。還在留美時代,聞一多于1923年9月經郭沫若先容在上海泰東圖書局出書了詩集《紅燭》,所錄作品多半是作者在清華黌舍唸書時代所寫的古詩。1925年5月回國,聞一多任北京藝術專迷信校教務長。任務之余聞一多熱衷于餐與加入文學運動和古詩創作,譬如和情投意合的青年詩友們一路開辦晨報副刊《詩鐫》,后來也餐與加入了新月社,編纂過《新月》刊物等。1927年年夜反動之后,聞一多分開北京,輾轉于武漢、南京、青島等地任務。1932年秋后回到母校清華年夜學任教,直到1937年“七七”事情后分開北京。1938年頭,他餐與加入東北聯巨匠生構成的“湘黔滇觀光團”,路過湖南、貴州、云南三省,其間在貴州地區達一月之久,對貴州風土著土偶情、山水景物、平易近族特點等有了更多近間隔的接觸,蹇先艾假寓于貴陽,惋惜沒有見下面。同年寒假,聞一多來貴陽授課,兩人才有緣會晤重逢。1944年聞一多在年夜后方昆明餐與加入了中公民主聯盟,1946年7月15日因餐與加入中公民主聯盟的運動而慘遭公民黨間諜槍殺。
在詩歌創作上,聞一多和蹇先艾一樣固然多少數字并不太多,但聞一多的成績和程度非蹇氏可比。聞一多1923年出書了詩集《紅燭》,1928年出書了詩集《逝世水》,在詩歌創作與詩論寫作兩個方面都有精品力作問世,曾一度引領了詩壇的潮水。1930年后詩歌創作年夜為削減,由於重要在年夜學任教,轉而從事古典文學研討,走上了一條書齋型學者之路。他在1931年1月于《詩刊》頒發長詩《古跡》后,基礎上沒有寫詩了。但在古詩創作的多少數字、東西的品質上,在詩論和詩學建樹上,蹇先艾都是不克不及與聞一多相提并論的。
以上是蹇先艾和聞一多分歧的人生軌跡,在北京由於詩歌結緣,兩人有不少來往,頗值得聚焦和回溯。蹇先艾和聞一多最早會晤熟悉,是在聞一多從美國留學回國回到北京之后。聞一多留美回國,在北京謀取個人工作,找的第一份任務是北京國立藝術專迷信校的教職。清華黌舍十年的肄業經過的事況,留學歐美三年的肄業佈景,在詩歌創作上勇于立異的特性化尋求,讓聞一多很快成為詩壇的重要人物。同是出生于清華的朱湘,與聞一多有一段時光關系密切,后來不歡而散。在朱湘眼中,在這一群酷愛詩歌的小伙伴中“聞君是被視為老邁哥的。”[2]蹇先艾1946年的憶念文章中異樣如許評價,還包含徐志摩,兩位都是“老邁哥”。蹇先艾在熟悉聞一多之前,早已開端了詩歌寫作,對聞一多的詩歌、詩論,以及相干情形已有不少耳聞,聯絡接觸的橋梁是詩歌。早在1921年至1922年之間,蹇先艾有一位堂兄與聞一多是清華黌舍的同窗,經由過程堂兄之口對聞一多的人與事略有知曉。蹇先艾還看過清漢文學社出書的小冊子,好比聞一多和梁實秋的《〈冬夜〉〈草兒〉的評論》,好比聞一多在1923年評論郭沫若《女神》的兩篇主要詩歌論文,好比聞一多1923年出書的第一部詩集《紅燭》,諸這般類。兩人同處京城雖未碰面,但蹇先艾對聞一多確切神交已久。總體上,聞一多在年紀上年長蹇先艾幾歲,在寫詩、詩論上也先走一個步驟,成績更為顯赫,讓蹇先艾成為一個跟隨者是不言自明的。
在1926年頭,蹇先艾和聞一多有了面臨面的直接來往。那時蹇先艾由於愛好寫詩,又是北平年夜學法學院的在校年夜先生,和愛寫詩的先生群體接觸天然良多。那時在北平有一個詩歌創作的小圈子,以年青人居多,好比劉夢葦、沈從文、朱湘、饒孟侃、孫年夜雨等。蹇先艾因愛好讀詩寫詩,最早在報刊上讀了劉夢葦的詩而非常敬仰,后來劉夢葦在一篇論文中還稱贊了蹇先艾的詩,可以說兩人是先有文字之交,彼此有傑出的印象。兩人在1925年12月因沈從文宴客吃飯而在東城會晤熟悉,一旦熟悉便成為無所不談的密切詩友。蹇先艾在文章中如許回想,剛會晤熟悉當天,“那夜我和你談的話也不少,年夜半是關于詩一方面的,中心你有很多主意都同我的幻想相合。”“以后我們時常通訊談詩,有時我也到你那里往讀你的新作。你對于詩歌的盡力和熱情,是我歷來在伴侶中沒有看見過的,我尤其感激你先容一多子沅孟侃諸君和我瞭解,因之我創作古詩的興趣比疇前更濃了幾倍。”[3]蹇先艾因劉夢葦而熟悉了聞一多,天然提高更明顯一些,蹇先艾天然多了向聞一多當面就教的機遇。同時兩人住處很近,算得上是鄰人,聞一多租住地在北京西城西京畿道,本來的屋子是蹇先艾堂哥租住過的屋子,蹇先艾還在此處住過一段時光。蹇先艾住在西城麻豆腐作坊,兩處相距只要一條街,只花五分鐘便可達到,串門、聚首其實便利得很。
蹇先艾和聞一多進一個步驟走近,還有一件事即是《詩鐫》的開辦,為他們一路談詩論藝發明了有利前提。據蹇先艾回想是如許的:1925年冬到翌年頭,在劉夢葦的提議下,一群年青詩人預備籌備一個詩刊,由於前提不成熟,預備借報紙的副刊辦一個周刊,這即是晨報副刊《詩鐫》的出處。詩友們推舉蹇先艾和聞一多同主編《晨報》副刊的徐志摩聯絡接觸。緣由是蹇先艾的叔父和徐志摩的父親是好伴侶,兩家有來往,蹇先艾早就熟悉徐志摩;聞一多和徐志摩也熟悉,也說得上話。熟人出頭具名天然處事便利很多,經聞一多和蹇先艾面商徐志摩后,徐志摩爽直承諾了,此事一下便得以落實,成果是一共出書了11期《詩鐫》,時光跨度是1926年4月1日到6月10日。《詩鐫》出書的時光固然不長,期數也未幾,但《詩鐫》在古詩史上的影響力不成替換,如何高估也不為過。
蹇先艾和聞一多熟悉并來往后,在辦詩刊的經過歷程中情感不竭促進,也成為了詩歌圈子里的“嚶其叫矣,求其友聲”的詩友。但從后續情形來判定,兩人有一些私情但并不非常親密。《詩鐫》復刊以后,蹇先艾搬到了舍飯寺的新房,離聞一多的住處遠了不少,交往年夜為削減。並且,1927年以后聞一多分開北京,先后在武漢、南京、青島等地任務,1932年秋又回到清華年夜學當教員,遺憾的是這一時代兩人都基礎上闊別了詩歌,便中止了聯絡接觸。從1932到1937年,中心五年時光兩人都在北京,異樣也沒有會晤或聯絡接觸的記載,可見兩人并不親近,也沒有成為真正的無談不談的密友。兩人固然曾有雷同的喜好,也有配合處事的經過的事況,但友誼并不深摯,后續也是這般。好比,蹇先艾偶然追蹤關心聞一多的詩歌,1928年聞一多在上海新月書店出書《逝世水》,第一時光托上海的伴侶寄來一本拜讀。抗日戰鬥周全迸發后,1938年蹇先艾已回到貴州,在貴陽、遵義兩地教書糊口,聞一多則是東北聯年夜的傳授并餐與加入了“湘黔滇觀光團”,與貴州這片地盤有了更多的認知。聞一多1938年兩次顛末貴陽,第一次是餐與加入“湘黔滇觀光團”,從1938年3月中旬至4月中旬,差未幾有一個月的時光在貴州境內,在貴陽待了幾天,聞一多在清華黌舍的老同窗吳澤霖,招待了聞一多等人,還帶他們往游覽過黔靈山、甲秀樓等本地勝景。第二次是昔時寒假8月份,聞一多因故在貴陽待了一個月,據蹇先艾回想兩人曾重逢泛論(蹇先艾本身文章有牴觸,并不同一)。蹇先艾后來也想往昆明探望聞一多等伴侶,但限于前提沒有成行。直到1946年聞一多被公民黨間諜殺戮,蹇先艾第一時光寫文章停止了回想和弔唁。
總括起來,蹇先艾和聞一多兩人曾有一段激揚文字的美妙時間,在詩歌圈子里來往較多,有一些配合的詩歌幻想和興趣,值得當真梳理和辨析。
二、蹇先艾與聞一多在詩歌創作上的來往
比擬于人際關系的交集,作為青年詩人的蹇先艾和聞一多,在詩歌藝術上的來往當更為主要。蹇先艾和聞一多在詩歌創作上的來往,表現在以下三個階段中。
第一個階段是兩人熟悉之初,時光在1926年上半年之內,由於相處在北京,有一個談詩論藝的小圈子,兩人得以交通。相處形式重要是蹇先艾向聞一多進修,聞一多作為引領前者的“老邁哥”現實上也給了蹇先艾較多的領導和輔助。聞一多、徐志摩在詩歌上成績年夜,讓蹇先艾更多的是模擬和鑒戒。聞一多在詩歌上的成績,已遠遠跨越同齡人,1923年出書《紅燭》,后來在那時主要刊物《古代評論》和《年夜江季刊》等頒發了浩繁的優良詩作,惹起國際文壇的追蹤關心和洽評。以清華黌舍的同窗、留學歐美的常識分子為主,在聞一多四周已集聚了一些年青詩人,好比被稱為“清華四子”的朱湘、孫年夜雨、楊世恩等人,常聚在聞一多的身邊,一路交通詩藝。朱年夜枬、蹇先艾等一批古詩喜好者,也參加出去繚繞在他們身邊。據蹇先艾回想:“在我學寫古詩那兩年,我還獲得過聞一多和徐志摩的指導,兩位名詩人分辨把《紅燭》和《志摩的詩》贈予我,我把它們作為我寫詩的范本。……我對英詩本來一無所知,在聞、徐的教導下,才讀了拜倫、雪萊、濟慈等人的詩選。”[4]
第二個階段是《詩鐫》副刊時代。這一報紙副刊最後擬采取輪番主編的軌制,現實上沒有完整如許做,第一、二期是徐志摩編纂,第三、四期是聞一多編纂,第五期是饒孟侃編纂,后面數期依然是徐志摩主事。“預感《詩刊》之發行已為古詩辟一第二紀元”[5]的聞一多,《詩鐫》承載了他和蹇先艾很多配合的記憶。“在《詩鐫》同人中,我和朱年夜枬的年紀最小,都是二十歲;學詩方才啟蒙,寫出的工具只能說是小小的萌芽。我們兩個都是以先生自居的,現實上我也是正在年夜學唸書的先生。我們既把一多看成益友,又把他看成良師。《詩鐫》同人對一多都相當親愛,在創作技能上或多或少地也受了他一些影響,比年事稍長,寫詩像行云流水的徐志摩,也不破例。”[6]在《詩鐫》節錄稿件的聚首上,在核講座場地閱稿件和取舍時,聞一多對蹇先艾等詩友的習作請求都很嚴厲,又往往以宏大熱忱予以激勵。在蹇先艾的回想中有如許的畫面:聞一多在審讀詩稿的會上,或許婉言判定哪一首是好詩,或許激勵詩友們不要怕掉敗,寫得欠好的提出暫不要頒發,而是拿歸去斟酌一番再說……。可見,聞一多在《詩鐫》開辦時所起到的感化是重要的、引領性的。在總共11期(號)的《詩鐫》上,蹇先艾頒發了詩作《歸去!》(1號),《江上》(3號),《寄韻》(4號),《老槐吟》(5號),《一片紅葉》(6號),《春曉》(9號),《雨晨游龍潭》(11號)。《詩鐫》階段是蹇先艾當真寫詩的時代,并且貫串了這一副刊的一直。蹇先艾和徐志摩關系也較為親密,本身寫作勤懇,在此前后也在《晨報副刊》上刊發過不少詩歌、散文、評論和小說等。踐行古詩格律化主意,當真斟酌詩的音節,蹇先艾算得上是一名同志中人。遺憾的是蹇先艾測驗考試走古詩格律化途徑,認同聞一多主意的詩歌“三美”并不果斷,究竟仍是沒有走通,一直有所猜忌。1930年后蹇先艾廢棄了寫詩,事后他本身有一個夫子自道:“回納起來,我不再寫古詩的緣由有三:一是我覺察我最基礎沒有寫詩的才幹;二是探索了幾年,我決議不了寫古詩究竟應該采取什么文體,也就是說,并沒有找到道路;三是‘五四’中期和我一路寫詩的師友曾經凋零殆盡了。”[7]
第三個階段是蹇先艾在1945年主編《貴州日報》的“新壘”副刊時代。《貴州日報》聘任在貴州年夜學中文系任務的蹇先艾來掌管副刊,副刊初辦時來稿太少,好稿尤其缺少,蹇先艾想起在年夜后方重慶、昆明的文朋詩友,先后收回大批函件往求援。茅盾、巴金、沈從文、李健吾、沙汀、艾蕪、端木蕻良、熊佛西、李廣田、陳敬容、彭燕郊、靳以等人都在《新壘》副刊頒發過作品,都是蹇先艾往信約稿的緣故。惋惜“新壘”副刊上沒有註銷過聞一多自己的文章。在《新壘》副刊上,主編蹇先艾以“趙休寧”的筆名寫了一組以“嘆逝”為副題的系列文章,主題是懷人憶舊,此組文章一共十篇,分辨回想了徐志摩、朱湘、朱年夜枬、石評梅、胡也頻、廬隱、劉夢葦、聞一多、夏丏尊等人。這一些人都是已往世的文壇故人,以蹇先艾20年月在北京從事詩歌創作的小伙伴為主。這些史料文字,固然是公然頒發,但年夜多已消散在故紙堆中,相當了今世文學中的私家性史料。此中,《記詩人聞一多——嘆逝之九》[8]一文頒發于1946年7月29日,在聞一多遇害不到半個月之后就第一時光寫完并實時登載出來,應當是弔唁聞一多比擬早的作品。“由于話語態度的私家化,這些私家性文學史猜中的很多文字表達的只是論述者的一己之見,并不成防止地打上特按時代的烙印”。[9]蹇先艾的回想文章,固然是“論述者的一己之見”,但真正的、活潑,因沒有過濾過而具有特別的史料價值。可資比擬的如本國友人羅伯特·白英對聞一多的回想和評價,稱聞一多是“巨大的學者”“最受接待的傳授”“覺悟的中國”的摸索者。[10]羅伯特·白英對東北聯年夜的聞一多交往甚密,這一評價也自有其價值。蹇先艾的文章顯然帶有必定的時空間隔,兩者不成同日而語。蹇先艾在《記詩人聞一多——嘆逝之九》一文中,從聞一多被刺身亡開端寫起,回想了以前一路同事的場景,對聞一多的詩歌創作分為三個時代,一一剖析了每個時代的特點和局限。對聞一多的抽像、特性、尋求也有所觸及。好比聞一多的日常抽像:“不年夜修容貌,頭發蓄得很長,永遠穿戴一件破舊的長衫,有時套上一件油漬的青色馬褂。”又好比詩歌創作及作批評價:“他是《詩刊》最無力的分子,大師經常稱道他的杰作《逝世水》與《春景》”,“很是重視格律,尤決心于文字的砥礪。”“不外我們經常也如許批駁說:‘一多的詩是成熟了,可是太重意□,且鍛煉過火,生怕不克不及多產。這是一條窄路。’”“作品寫得真少,但是寫得真當真。”“最著名的,也最令人激動的是那首《發明》。”對于聞一多詩歌創作的三個時代,蹇先艾是分為紅燭時代、愛國詩時代和逝世水時代。聞一多在昆明于1946年7月15日被殺戮,居于貴陽的蹇先艾在7月17日就寫了此文,對革命政府的仇恨也是溢于言表的:“唉!一多逝世得是多么地惋惜!□□□兇名片殺一位文人,又是多么地笨拙與好笑啊!”
值得彌補的是,1979年蹇先艾寫了《憶聞一多同道》一文,留念聞一多生日八十周年,此文后來收錄進進三聯書店出書的《聞一多留念文集》。比擬這兩篇文章,差別之處仍是顯明的。在《記詩人聞一多——嘆逝之九》中,作者對聞一多有贊揚也有褒揚,性質相似周作人對林紓及其翻譯小說的牴觸評價,即兩人之間存在“奧妙的關系”,有“牴觸評價和扭捏反復”[11]的特色。《憶聞一多同道》褒揚的語氣則完整消散了。“并不是一切汗青的書寫都是真正的的、無所猜忌的。從專門研究角度看城市存在對人物評價、現實厘定的分歧看法的爭辯。”“汗青的書寫不難表示為汗青書寫者的話語權。”[12]固然,即便是統一位汗青的書寫者,也由於時期、佈景、語境、位置等分歧而有所歧異,“話語權”的表示方法也并不相同。
總之,從文字之交開端,以文字之交停止。在詩歌創作上,兩人的交集也算得上是坦誠相待、不分彼此。
三、格律與說話:兩人詩學上的多維比擬
1920年月中期聞一多、徐志摩由於主意古詩格律化,引領了詩壇一時之潮水。蹇先艾潛移默化,天然也有較多附近之處。蹇先艾測驗考試新格律詩的創作,遵守聞一多提出的音樂美、建筑美、繪畫美這一主意,在本身的古詩測驗考試中加以當真摸索。在古詩格律化的途徑上,比擬之下蹇先艾較多地確定了劉夢葦的功勞,劉夢葦作為古詩情勢主義的先行者,很長一段時光以來都沒有獲得古詩史充足的確定,但在那時的小圈子內卻有多人對他有較高的評價。這一評價也包含蹇先艾對劉夢葦的見解在內,緣由似乎在于蹇先艾的經過的事況和劉夢葦類似,兩人是知音也是密友,都掉往怙恃成為孤兒,兩人關系也非常融洽,于蹇先艾而言,其親遠程度在聞一多之上。劉夢葦因病往世很早,詩集《孤鴻》也鬼使神差沒有出書問世,在新格律詩方面沒有充足睜開的機遇便萎謝了。在詩歌內在的事務方面,蹇先艾反答信寫的是孤單者之歌,固然也寫大眾疾苦、寫蒼生悲薄命運、寫人生無常,但著重于小我的戀愛、芳華、愁苦之類。正可謂全部基調“著重于小我憂郁、感傷情感的抒發。”[13]這些元素在劉夢葦的詩歌中也不難發明異樣的類異化景象。
蹇先艾的詩歌作品說話較為單一,變更性不年夜。比擬之下,聞一多的詩歌說話是變更豐盛的且有實際支持的,經過的事況了“四原素”說話階段、“雜語”式說話階段和“鼓點”式說話階段[14]。是以,比擬蹇先艾和聞一多詩歌的格律和說話,必需在以上佈景下停止全體不雅照,才幹從細的方面停止詳細浮現。
(一)器重古詩的內在情勢、風格。蹇先艾在創作古詩時,對內在情勢、建筑美式的格律化比擬重視。僅以他們配合的場地《晨報副刊·詩鐫》為例子,此副刊一共出書11期。在徐志摩起草的發刊詞——《詩刊引言》之中,就勇敢傳播鼓吹“要把創格的古詩看成一件當真工作做”。聞一多在此副刊還頒發了《詩的格律》,提出“三美”主意并予以反復測驗考試。《詩鐫》復刊后,徐志摩總結時稱“同人中最負責氣的要首推饒孟侃和聞一多兩位”。在《詩鐫》發行的前后,蹇先艾的詩作基礎也是這般,個體詩作像聞一多的《逝世水》一樣,整整潔齊,完整是豆腐干式的詩作。譬如代表作品《孤單者之歌》,一共五節,每節四句,押韻、整潔。《歸去!》一共六節,每節四句,每行字數基礎雷同,偶句押韻。《江上》一共六節,押韻方法是AABB情勢。《寄韻》一共四節,每節六行,每一節都是整齊擺列,全體上對仗工整,也講求押韻。《老槐吟》《一片紅葉》《春曉》《雨晨游龍潭》等一大量詩作,基礎都是以格律化的形式呈現。
(二)器重詩的音樂性,這一方面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睜開。第一,聯合聞一多的音樂的美,集中在音節的各種實驗上。饒孟侃也有《古詩的音節》《再論古詩的音節》等文,可見那時的風尚。在蹇先艾看來,幻想的古詩除了要有想象、感情之外,“第三應該看詩的表示方面風格好欠好,音節調協不調協,可不成以拿在口里大聲誦吟?用字是臻于漂亮的境界與否?用字對詩比小說還要主要。”[15]第二,在《詩鐫》發行之時,遵守白話為上的準繩也較為典範,包含方言進詩的測驗考試,方言進詩包含土白進詩、土音進韻等。“與‘戲劇獨白’往往隨同的‘土白進詩’,也活化了古詩的說話,供給了一條鍛煉白話節拍的途徑。”[16]《詩鐫》上曾註銷了饒孟侃的詩話,標題是《古詩話·土白進詩》,主意土白進詩,以為土白詩年夜有前程,號令大師測驗考試。並且,饒孟侃以為古詩的說話用土白往寫是最難做的,他舉的例子是徐志摩的硤石土白詩《一條金色的光痕》,聞一多用北平土白寫的《天安門》。也許是圈子中詩友的影響,蹇先艾也用遵義土白來測驗考試過,《歸去!》這一詩的標題下注明為遵義土白,也算是蹇先艾的跟風景象。《歸去!》一詩一共六節,每節四行,攙雜了良多土白詞匯。好比第一、二節詩中,便標注了八個方言詞匯的“注釋”,構成一種副文本景象。
(三)其他詩歌創作方面。蹇先艾和聞一多的來往時光并不太長,遭到了不少影響與啟發,但似乎并不具有連續性。固然蹇先艾詩歌創作時光稀有年之久,公然頒發的詩作也不少,但一向有所游離。從詩歌創作重要偏向來看,蹇先艾在情勢上仍是主意走較為機動的途徑,并沒有嚴厲遵守豆腐干式的“建筑美”作風。在“音樂美”方面,也講求押韻,押韻方法較多,并不拘泥某一固定格局。抽像地說,他對劉夢葦、徐志摩的詩歌格律化主意要親近一些,對聞一多嚴謹的格律化主意則有所疏離。僅僅以劉夢葦對蹇先艾的影響而言,蹇先艾記憶深處還是讀了劉夢葦公然頒發的詩作如《吻之三部曲》《鐵道行》等的美妙印象,在詩歌幻想、詩學主意上也有良多相合之處。劉夢葦往世20年之后,蹇先艾在回想文章中依然非常推重劉夢葦的詩,以為劉夢葦在詩歌上的天賦“遠在那時詩刊的那班伴侶之上”,并以為“聞一多太砥礪”,[17]從中可見窺見蹇先艾的詩學判定與好壞比擬。研討馬克思主義原著的學者以為,懂得馬克思主義“天然汗青”概念,需求將“馬克思主義經典文本與‘汗青唯心主義活的實行’無機兼顧,付與馬克思主義實際以詳細的史料和實際的情境”,[18]如許才幹真正施展出馬克思主義的實際威力。同理,回到文學汗青的情境,回到詳細的文本,在1940年月的蹇先艾心目中,竟是如許一幅與后來語境下有很年夜分歧的汗青畫面,這一汗青畫面不只是人際來往,不只是褒貶紛歧的判定,而是接近原生態的一種客不雅存在。
結語
平行比擬蹇先艾與聞一多的人生經過的事況和詩歌創作,顯然是站在蹇先艾這一角度來立論。聞一多是《紅燭》《逝世水》的作者,在古詩史上的名聲和成績顯明跨越蹇先艾,其高度不是后者所能到達的。聞一多的詩歌以愛國主義著稱,詩的內在的事務厚重,“三美”主意一以貫之,詩歌作風也有壓實之感。蹇先艾的詩歌儲藏著小我的哀怨,是小我化的密語,在內在的事務與情勢上也有不太吻合之處。不外,在人生經過的事況和詩歌創作上,他們兩人都有不少交集,其來往、情懷都值得我們當真地記上舞蹈場地一筆。特殊是記載兩人來往中的原始史料,也供給了某種紛歧樣的聲響,異樣值得參照和思慮。
[本文系“貴州師范年夜學哲學社會迷信嚴重科研項目培養項目”研討結果。]
注釋:
[1]蹇先艾:《我對于文學是如何產生愛好的》,《蹇先艾文集》(第三卷),貴州國民出書社2004年版,第268-271頁。
[2]朱湘:《聞君一多的詩》,許毓峰等編:《聞一多研討材料》,北岳文藝出書社1986年版,第527頁。
[3]蹇先艾:《吊一位苦命詩人》,《晨報副刊》1926年8月27日。
[4]蹇先艾:《我與古詩——“五四”瑣憶之三》,宋賢邦、王華介編:《蹇先艾、廖公弦研討合集》,貴州國民出書社1985年版,第98頁。
[5]聞一多:《致梁實秋、熊佛西》,《聞一多選集》(第12卷),湖北國民出書社1993年版,第233頁。
[6]蹇先艾:《憶聞一多同道》,許毓峰等編:《聞一多研討材料》,北岳文藝出書社1986年版,第177-178頁。
[7]蹇先艾:《我與古詩——“五四”瑣憶之三》,宋賢邦、王華介編:《蹇先艾、廖公弦研討合集》,貴州國民出書社1985年版,第100頁。
[8]蹇先艾(頒發時署筆名趙休寧):《記詩人聞一多——嘆逝之九》,《貴州日報·新壘》1946年7月29日。
[9]吳秀明主編:《中國今世文學史料題目研討》,中國社會迷信出書社2016年版, 第83頁。
[10]汪云霞:《論羅伯特·白英的聞一多書寫》,《江漢論壇》2021年第11期。
[11]管新福:《贊揚與褒揚:周作人對林紓及其翻譯小說的牴觸評價》,《貴州師范年夜學學報》(社會迷信版)2021年第5期。
[12]陳先達:《汗青與汗青的書寫》,《貴州師范年夜學學報》(社會迷信版)2021年第3期。
[13]王剛、曾祥銑:《黔北20世紀文學史》,貴州教導出書社2001年版,第31頁。
[14]肖學周:《試論聞一多的詩學說話不雅念及其成長軌跡》,《文學評論》2013年第1期。
[15]蹇先艾:《文藝的觀賞談》,《晨報副刊》1927年5月28日。
[16]姜濤:《被汗青的鋼針碰響:“三一八”、聞一多與〈詩鐫〉的創建》,《華中師范年夜學學報》(人文社會迷信版)2022年第3期。
[17]蹇先艾(頒發時署筆名趙休寧):《孤鴻劉夢葦——嘆逝之七》,《貴州日報·新壘》1945年10月2日。
[18]包年夜為、田重:《馬克思的天然汗青概念:文本厘定與今世意涵》,《貴州師范年夜學學報》(社會迷信版)2022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