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一臺“村晚”紅火了29臺包養網年_中國網

作者:

分類:

requestId:6883669b570950.61472557.

新華社沈包養 陽2月20日電 題:一包養 臺“村晚”紅火了29年

新華社記者武江民

2月19日,中國農歷正月初十,遼寧省朝陽縣北四家子鄉的近千名農民涌到唐杖子村,觀看村里舉辦的第二十九屆農民“村晚”。包養

包養 石磚搭起的舞臺,狀況不斷的音響設備,被風刮破的噴繪,絲毫不影響包養包養網 民們對這臺“村晚”的熱情。寒風中,他們穿著羽絨服、厚棉襖,時不時為自己的三哥二姨、侄子孫女的表演吶喊、鼓掌。

這臺“村晚”的總導演是52歲的村黨支部書記李春軍。自1996年起,他自掏腰包連續29年為鄉親們辦“村晚”,最開始觀眾不過百十余個人,到現在十里八村的鄉親們都來湊熱鬧,成了縣里鄉村文化的品牌包養 活動。

李春軍在“村晚”現場敲鼓。(新華社發,張書寧攝)

記者在現場包養網 看到,舞臺包養網 就搭在唐杖子村村委會門包養網前,帷幕是一幅巨大的彩色包養 噴繪,上面寫著“大地放歌,北四家子鄉第二十九屆農民村晚”包養網 。1小時30分鐘的“村晚”包括歌舞包養 、獨唱、包養 戲曲和快板等15個節目,都是由村民自編自導、自排自演。

在現場,李春軍向記者回憶起了過去的故事。1996年,正月里“貓冬”的李春軍,閑來無事拿出新包養 買的卡包養網 拉OK機,和包養網 小伙伴在自家菜園子里辦起了歌會。沒有主持詞,也沒有節目單,可就這樣的歌會吸引了百十余個村民圍觀,大包養 伙站在房頂看,有的還自告奮勇高歌一曲。

拼版照片:上圖為1996年李春軍在菜園子里辦起歌會;下圖為2024年2月19日,北四家子鄉第二十九屆農民“村晚”現場。(圖片均由李包養網 春軍提供)

拼版照片:上圖為1997年李春軍在唐杖子村舉辦第二屆“村晚”;下圖為2024年2月19日,北四家包養 子鄉第二十九屆農民“村晚”現場。(圖片均由李春軍提供)

“過去村民不富裕,大多種玉米大田,靠天吃飯,經濟條件跟不上,文化生活也很匱乏。”李春軍說,2013年包養網 ,回鄉后他被選為唐杖子村黨支部書記。為了發展水蜜桃產業,唐杖子村向村民流轉土地,將1000余畝土地集包養 中起來,包養網 種植了水蜜桃等果樹數萬株。

2017年,唐杖子村成立了包養 朝陽縣春軍土地股份專業合包養 作社,以“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疊加式扶貧模式,為入股農戶每年分紅。這些年,豐收的水蜜桃映紅了村民的笑臉,全村人均連年增收。

日子越過越紅火,“村晚”也越來越受到大伙歡迎。29年來,李春軍的“村晚”舞臺從菜園子搬進縣里、市里,觀眾也由最初的10包養網 0多人發展到如今的千余人。“村晚”不僅有了音響設備和主持人,節目內容也更加豐富多彩,不僅有歌曲,還有樂器、快板、小品和舞蹈。

名聲響了,但“村晚”演的始終是身邊事。朝陽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朱玲說,小品《第一書記》《尋桃記》講的是唐杖子村種植水蜜桃脫貧致富的故事,群口快包養網 板《攜手共圓中國夢》唱的是修村路、辦采摘節的包養網 高興事……演員都來自于附近村、鄉鎮的村民。

“生活好了,大家對參與文化表演的熱情更高了。”李春軍說,一到春節包養 ,村民們就拿包養網 著自己的節目到李春軍處審批,許多經過“村晚”鍛煉的孩子考上了藝術學校,當了電視臺主持人,成了專業的歌手。

中午12點半,“村晚”在村民的歡笑聲中落下了帷幕。許多村民依然意猶未盡,圍在李春軍旁,詢問來年的節目和表演時間。多次參與表演的村民姚旭東笑著和記者說:“這就是包養網 ‘村晚’的魅力,農民們或許不認識多少明星大腕,但都認識自己村的人,怎么也看不累、看不厭。”

TC:sugarpopular900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